您的位置:首页>师生风采

数控维修专家大器晚成   奋发学习成就工匠之路

——新时代汽车产业智能制造领域金牌工匠    黄维祥

 

黄维祥是中国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传动事业部变速箱厂高级维修电工技师、吉林省人民政府聘任的“省长白山技能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央企业优秀员工吉林省十大工匠长春工匠、长春市高技能领军人才“技能大师”一汽专家,建有“一汽黄维祥(专家)创新工作室”、“长春市总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黄维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名师工作室”。在他三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求与向往在他身上催发出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白”成长为今天的“数控维修专家”,经他手改进改造的数控加工设备多达130余台攻克设备维修技术难题300多项制作数控机床软件60多种为企业节创经济效益达1500余万元,为我国汽车工业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的崛起做出了突出贡献。

黄维祥18岁毕业于长春电子计算机职业学校同期参加工作,48岁成为高级维修电工技师,他用30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设备维修电工,成长为驾驭各种数控设备维修的专家,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汽车产业工人立足岗位、终身学习、锐意创新、砥砺前行、不断奋进的崇高精神境界。黄维祥说:“成长的秘籍就是奋发学习和坚持创新。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面临下岗边缘  30岁再次走进校门拼命“充电”

    1988年,18岁的黄维祥进入一汽解放轴齿中心,当上了一名维修电工,转眼12个春秋。2000年,黄维祥所在的企业效益不好,开始减员增效,员工竞聘上岗,他处于下岗的边缘,突然有了深深的挫败感和危机感。“人生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不能从失败中站起来。”黄维祥说:“要想不被淘汰,必须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从那时起,我就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疯狂充电”。黄维祥拿起书本努力复习参加成人高考,终于考上了长春职工大学“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专科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并不容易,因为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黄维祥每天只能是在下班后再赶往学校学习,下课后再回家,每天骑自行车3个小时

往返于家、单位、学校。三年里1000多个夜晚,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从未间断,200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拿到了专科毕业证书。紧接着他又开始了本科学历的自考学习,2011年获得了吉林大学企业现场管理专业自学考试本科学历,并取得了学位。

10年的在职学历继续教育学习让他受益良多,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跨越式提升。

学习成就梦想  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当工人就得有个工人样儿。”黄维祥说,自己有不服输的精神。进行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同时,黄维祥在工作中坚持多学习、多练习、多积累。为了弄懂弄通一个原理,他经常通宵达旦,坚持看一遍不行看两遍,两遍不行看三遍,积极请教老师,直到弄懂弄通。他把大量的业余时间用在了看书学习,迄今为止,他的工作学习笔记已记了60多本。

凭借着对学习、对技艺的执着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汽车工业数控技术领域高级专家。2003年,一汽集团公司高技能人才考试,他以绝对优势进入人人羡慕的“数控维修技术培训班”参加进修;2008年更是被一汽集团公司选中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机械行业职工数控机床装条维修工大赛”,初次参赛,黄维祥就取得了全国第七名的好成绩,这也为他的人生开启了多彩的大门。2009年,黄维祥经一汽集团公司推荐代表吉林省参加“李斌杯”第三届全国职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技能大赛,获得了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三名,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在人民大会堂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步步走来,黄维祥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向我们展示了“终身学习成就人生梦想”的勇气与执着,他的事迹影响和激励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创新大显身手  屡屡破解数控难题

来自基层、成长在基层的黄维祥十分清楚,在一线的工作中迫切需要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术的掌握,同时需要将掌握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随着技术水平突飞猛进,黄维祥开始在创新创造上大显身手,屡建奇功。

单位有4台进口数控车床的刀台老化,联系意大利厂家更换,对方一台收费

10万元,还不算人工费。“这也太贵了!”黄维祥经过仔细分析,决定选择一种国产刀台,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刀台嫁接在进口设备上,总会出现“水土不服”,黄维祥不停地编程、调试、摸索,半年后,他成功为4台洋设备换上了国产刀台。

2013年,斯图特数控磨床因电池掉落,系统所有参数瞬间消失。当时该设备正在生产一款重要产品,找国外厂家来维修,出场费要按分钟计,算下来需30万元,还需要排队等待。关键时刻,黄维祥带头成立紧急维修组,天天在现场蹲守到深夜,废寝忘食地鏖战了一个星期,终于让 “趴窝”的设备重新恢复运转,领导激动地拍拍黄维祥的肩膀:“干得好!”

数控机床润滑油耗量大,黄维祥仔细研究发现,根源在于自动润滑方式不合理。基于此,他通过重新编写程序来控制润滑时间和间歇时间,经多次试验与改进,终于实现了“按需供油”。该创新成果——“机床按需自动供油润滑控制方法设计与应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废品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一举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黄维祥利用自己在维修中掌握的设备构造和数控原理知识,使一台台行将报废的“老古董”再次焕发青春。多年以来,经过他改进改造的设备多达130余台、攻克的设备维修技术难题300多项、制作的数控机床软件60多种,累计为企业直接节约和创造经济效益达1500余万元

传承培养人才   尽心为师桃李天下  

黄维祥自己的成长经历使他意识到,我国工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锻炼,更离不开技艺的积累和传承。他经常说:“我一个黄维祥能力再高,发挥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复制出十个黄维祥,甚至是一百个黄维祥,就会让我的价值发挥到最高”。

2015年黄维祥被吉林省人民政府聘为“长白山技能名师”,担当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他先后参与了多项校企合作和科研项目,被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聘为客座专家、技能名师。同年,黄维祥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创建“黄维祥机电一体化”工作室,开启校企融合、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共同发展的新征程。

为各高职院校培训学生1500多人。

2017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一汽黄维祥(专家)创新工作室”,2018工作室被长春市总工会授予“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在这里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技术转化、技术传承四大功能模块。通过培训、实战、模拟、体验,将学员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水平,最终做到学以致用。工作室紧跟发展趋势,由黄维祥自己设计制作了智能工厂实验台、智能模块实验台、数字位置控制试验台、数控系统实训台等一批能够反映最新设备技术水平的模拟实操平台,使受训的学员能够顺畅地对接先进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水平。黄维祥(专家)创新工作室为一汽集团公司培训员工千余人次,其中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2人,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3人,“吉林省技术能手”3人,“长春工匠”7人。

                 学习和创新   永远在路上

黄维祥至今仍在坚持学习,他案头堆满“砖头”一样的技术资料和设备说明书,随便翻开一本,都可看到密密麻麻的铅笔标注。“数控设备技术基本3个月就一更新,维修人员的学习速度必须跟上。单位2000余台数控设备进口自10多个国家,各国语言也需要学习。”黄维祥说:“目前,我正在研究人脸识别、AGV机器人等前沿技术,这些新技术企业很快都能用得上,我要做好技术前期铺垫,为企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知识照亮前程,学习改变命运,技能铸就未来。黄维祥从一名普通的维修电工,经过30多年的学习钻研,成长为新时代汽车产业数控技术领域“金牌工匠”,是学习与创新带来的机遇与改变。2019年,黄维祥作为吉林省代表到北京参加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表彰大会,再一次展现了“金牌蓝领”的精彩人生。回来后的黄维祥对身边的同事说:“感谢国家和企业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学习,用更高的热情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能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维祥是中国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传动事业部变速箱厂高级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吉林省人民政府聘任的“省长白山技能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央企业优秀员工、吉林省十大工匠、长春工匠、长春市高技能领军人才“技能大师”、一汽专家,建有“一汽黄维祥(专家)创新工作室”、“长春市总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等。经他手改进改造的数控加工设备多达130余台,攻克设备维修技术难题300多项,制作数控机床软件60多种,为企业节创经济效益达1500余万元,为我国汽车工业智能制造前沿技术的崛起做出突出贡献。参与多项校企合作和科研项目,为高职院校培训学生1500多人。依托工作室培训员工千余人次,其中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人、省“五一劳动奖章”3人、“省技术能手”3人、“长春工匠”7人。数控设备技术更新快,黄维祥需要不断学习,他目前正在研究人脸识别、AGV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为企业发展做好技术前期铺垫。

    黄维祥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执着,使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一名知识型、技能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代表,在黄维祥身上集中体现了立足岗位、终身学习、锐意创新、不断奋进的新时代产业工人精神。